导航: >> 安全技术>> 机械安全>>正文

浅议影响泵效的原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9月11日
调整前受气体影响
 
调整后气体影响减弱,工况变好
柳87-31井调整前后泵效对比表

 

调整前
调整后
动液面m
1210
动液面
1232
沉没度m
124
沉没度
102
产液量m3
4.42
产液量
5.12
泵效%
22.6
泵效
25.9
 
气体的影响程度通常用充满系数β表示,即每一冲程吸入泵内的原油体积与活塞上冲程让出的体积之比。
β=Vo/Vp                        
式中 Vp ——上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
      Vo ——每冲程吸入泵内的油的体积。
以R表示进入泵内的油气比,即:R= Vg/Vo
可以看出:
                    Vp+Vs=Vg+Vo
                         =Vo(1+R)
Vo= (Vp+Vs)/(1+R),而Vo′=Vo+Vs=( Vp+Vs)/(1+R)- Vs带入式中,得β=Voˊ/Vp=(Vp+Vs)/(1+R)Vp- Vs/ Vp(余隙比),则β=(1+K)/(1+R)- K=(1- K R)/1+ R
很明显,β越大,泵效越高。从式中可以看出:β与油气比R及余隙比K有关。
K值越小,β值越大,而要减小K值,就必须减小余隙Vs或增大活塞冲程来增加Vp。因此,在保证活塞不撞击固定凡尔的条件下,尽量减小防冲距,即减小余隙。
R值越小,β值越大,通常为了降低R值,而采用增加泵的沉没度,使自由气更多的容于油中的方法;或安装气锚,使气体在未进入泵之前就在泵外分离掉。
(三)、漏失的影响
漏失会使泵效降低。常见的漏失包括以下几种:
1)油管漏失 包括丝扣漏、腐蚀穿孔漏、制造缺陷的管壁砂眼、裂缝漏等。
2)选泵不合理 活塞与衬套的配合间隙过大,通过间隙的漏失量与间隙的三次方成正比例的增加,而与活塞运动速度成反比。因此间隙过大造成的漏失可通过合理选择泵的级别来决定。
泵工作正常
活塞与衬套明显漏失
 
柳92-33泵效对比表

 

活塞与衬套漏失
正常工作
动液面m
560
动液面
580
沉没度m
864
沉没度
844
产液量m3
7.95
产液量
10.36
泵效%
58.0
泵效
62.7
 
3)深井泵的零件磨损或被卡,包括衬套与活塞工作面、凡尔、凡尔座因磨损或被卡而引起的漏失。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造成磨损或被卡:
(1)井内液体含有腐蚀性物质,如含硫的气体,会很快腐蚀泵的零件,使凡尔变脆而损坏。 
(2)油井出砂,带砂液体对凡尔磨损非常严重,对活塞和衬套的磨损也较严重。
(3)结蜡会使凡尔关闭不严,甚至结蜡凡尔和活塞。 
(4)由于井身弯曲,抽油杆与油管壁发生磨擦,落下的金属碎屑垫住凡尔球造成漏失。同时由于偏磨,造成活塞与衬套一边间隙增大,加大漏失量。严重时可以把油管磨穿。
(5)   有些井,由于钢制部分发生磁化现象,把凡尔球吸在凡尔罩的侧旁而不能正常工作。通常防磁化的方法是应用瓷制的凡尔球。
(四)泵筒未充满的影响
若油层能量低,或沉没度较小时,有时活塞的运动速度大于所吸入液体的运动速度,供油跟不上,原油来不得充满活塞所让出的泵筒空间,而活塞已开始下行,出现充不满的现象。使泵的充满系数减小,泵效降低。同时,活塞下行时还可能与液体发生冲击,引起整个抽油杆系的振动,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加深泵的沉没度,或选择合理的抽汲参数来解决。
三、提高泵效的措施
泵效是反应抽油设备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泵效除与泵工作情况有关外,又同油层条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泵效必须对油井及油层两方面采取措施。
对于油层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和维持油层能量,保证有充足的供油能力。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合理注水是保证高产、高泵效的根本措施;对于井底附近油层物性不好,可采取增产措施提高井底附近油层的渗透率,提高油层供油能力。
对于油井反面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当抽油机已选定,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应以获得高泵效作为出发点对三个参数进行调整,即在F、S、n的乘积不变的条件下调整三个参数,一般是长冲程、慢冲数、小泵径的原则。
在满足油井生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泵径,这是因为在同样泵挂深度与产量的条件下,泵径越小,光杆负荷就越小,这样就可以减少冲程损失,有利于提高泵效。在生产中,对于原油乳化严重或比较稠的井,一般采用大泵径、大冲程、慢冲数。这是因为粘度大的原油通过小泵径的工作筒时,阻力很大,在活塞往返一次的时间内,液体不能充满工作筒,使泵效降低,采用较大的泵径就可以改善充满程度。
在满足产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慢冲数,因冲数快时,抽油杆柱上载荷变化频率高,杆柱的惯性载荷大,冲程损失减小,却增加了光杆负荷;如冲数太快,活塞上移速度大于液体进入泵筒的速度时,供油跟不上,泵筒来不得充满液体,当活塞向下时,将撞击液面引起杆柱振动,使泵效降低,且使抽油杆易发生弹性疲劳,缩短使用寿命。但冲数也不能太慢,太慢将增加漏失的程度。
参数太大,造成管串漏失
参数下调后工况正常
           柳87-26井调整参数前后泵效对比表

 

管串漏失
工况正常
动液面m
822
动液面
840
沉没度m
781
沉没度
763
产液量m3
6.01
产液量
6.55
泵效%
26.9
泵效
29.1
 
在满足产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长冲程。采用长冲程就可以缩小冲程损失所占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泵效;采用长冲程可减小防冲距与冲程的比值,因此,可减少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但是,长冲程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加大冲程会使减速箱的扭距加大,因而需要较大功率的电动机。
(二)将油管下端固定
由于静载荷的变化,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的弹性伸缩而造成冲程损失。因此,用管锚将油管下端固定,则可消除油管变形,减少冲程损失。
(三)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减少气体和砂子的影响
对于由自喷刚转抽的井,可合理控制套管气,使深井泵在一定深度条件下增加泵的沉没压力,提高泵口吸入压力,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使大量气体到活塞以上分离,膨胀举油,连抽带喷,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
对于正常抽油的井,为了提高泵的充满系数,应尽量减小余隙容积;增加泵的沉没度减少进泵的油气比。减少气体影响的另一种措施是在泵的入口处安装气锚。
气锚的种类很多,但他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油、气相对密度的差异,气泡总是上浮这一规律为根据的。
首先气泡随油流向气锚时,在套管与气锚孔眼部分的环型空间进行分离,气泡上浮一部分。
刚进入气锚筒的油气,液体为水平流动,而气泡则部分上浮到气锚顶部,从顶部孔眼排到套管环型空间。另一部分气泡被液流带至气锚孔环型空间下部。
被液流带至气锚孔环型空间下部的气泡,在活塞下冲程中,泵停止呼吸,液流速度为零,此时气泡便上浮至气锚顶部并排到套管环型空间中。
对于含砂井,要防止砂进入泵的工作筒,对于油层胶结差、疏松,造成出砂的井,可通过修井造一人工井壁;由于工作制度不合理,井底压差过大造成油层出砂的井,可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减少油层出砂,此外,现场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泵的进口安装砂锚。
砂锚的作用是将油和砂在井下未进泵前就分离开。其原理是在油流速度和方向改变时,沙子由于相对密度大而从油中沉淀出来。目前,现场大都采用回转式砂锚。
当深井泵工作时,油从入口进入进油管,当流出喷嘴时,由于管径变大流速降低,砂子在重力作用下沉落到锚的底部,油从进油管与锚体的环型空间进入泵中。清除锚中的砂子时,将锚体起出,拧掉底座,将砂子清除后装好底座,即可下入井中。
对于气多砂子也多的井,可以用气砂锚。上室用于分气,下室用于分砂,先分气后分砂。二室间用于特殊接箍连接。油流进油孔进入分气室。在重力作用下将气分离,经气孔排至油、套管环型空间,而液体经特殊接箍及带喷嘴的内管进入分砂室,砂子相对密度大沉在底部,油则通过特殊接箍的吸入孔并经吸收管进入泵中。
以上是本人浅谈的一些理论上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泵效的措施,从现场来看,提高泵效主要要解决抽汲能力和供液能力的问题,也是井筒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人也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跟踪学习,拓展理论视野,将合理的措施应用于生产之中,使井筒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