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因11603底抽巷提升运输需求,需在11603底抽巷开口位置的运输大巷施工一绞车硐室,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特编写该施工措施。
一、施工技术要求
1、绞车硐室基本情况:硐室采用梯形断面,净宽2.7米,深度3米,净高2.3米。
2、绞车硐室形成之后,用于绞车的稳装,便于材料的运输。
3、施工方式:钻眼爆破
(1)爆破方法简述
打眼用煤电钻1-2台进行打眼,炮眼布置采用六眼楔形掏槽,掏槽眼眼深1800mm,周边眼深1600mm,辅助眼深1600mm,周边眼间距为300mm,辅助眼间距为450mm;封泥长度600㎜:周边眼封泥长度为300mm,辅助眼封泥长度为600mm;炸药用2#岩石乳化炸药, MFB-100型直流发爆器起爆,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全断面正向装药,串联联线,全断面一次装药爆破
(2)装药、封泥结构示意图 4、绞车硐室支护材料及支护方式:工字钢架棚
5、临时支护采用3根3寸3m长铁杉杆做前探梁,间距600mm,最大控顶距800mm。
6、支架应垂直巷道中心线,前倾后仰不超过50mm。棚梁应垂直巷道中心线,梁端扭距不超过100mm,梁两端应水平,棚梁接口严实和缝。梁、腿接口处搭接长度为200mm,安装两道棚卡子,间距360mm,在棚子搭接处及棚梁中心各安装1道拉杆(共3道),将相邻棚子间连接牢靠。
二、施工工艺流程
1. 施工前,由技术员负责组织传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相关施工要求。
2. 施工前,由技术部门提前给出施工位置。
3. 施工前必须对绞车硐室附近支护进行检查加固和清理。
4. 施工前应提前按设计要求,形成正规的通风系统图和其他系统,并能正常使用,同时准备好各种材料和所需工具。
5、开口放炮时,采用浅打眼(0.8米)少装药(每眼0.15~0.3kg),放小炮(每次2~4眼)的方法。
6、放炮时,必须将开口处10米范围的设备、电缆、开关移到安全地点。
7、放炮警戒:
说明:放炮地点设在避难硐室附近,由班组长安排的专职警戒人员设置好警戒工作,挡住行人进入放炮区域,警戒设好之后,由班组长确定警戒无问题后方可下达放炮命令,放炮员接到班组长下达放炮命令后方可连线充电放炮,放完炮后,由班组长下达解除放炮警戒后,警戒人员方可解除警戒工作。放完炮后班组长和瓦检员进入放炮地点,检查作业地点通风、瓦斯、煤尘及顶帮支护情况,确定安全后,其他人员方可入内作业。
8、放完炮后,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敲帮问顶工作必须由两名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帮变化情况,找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从支护完好的地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后帮依次进行,观察顶帮人员必须站在找顶人员的侧后方,并保证后退路线畅通。
9、当施工距离够使用临时前探梁支护时,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10、在支护过程中,操作人员随时注意观察顶帮情况,发现有片帮冒顶危险时,及时撤出人员,待处理好后方可入内作业。
11、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必须尽快的进行永久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12、 通风系统为:主斜井→运输大巷→绞车硐室施工地点 → 联络巷 → 回风大巷 → 矿井总回风 → 地面
13、施工工艺:交接班及安检准备工作 →拆卸砌碹 →开凿硐室→架棚支护→ 装渣 → 出渣→清理浮渣 → 文明生产 。
14、避灾线路:绞车硐室施工地点 → 运输大巷 →主斜井→ 地面。
15、 运输:绞车硐室施工地点 → 运输大巷皮带 →主皮带→ 地面。
16、 供水、供压风等管道采用现场使用管道。
三、安全技术措施
1. 进入工作面作业施工全过程中,班长或指派有经验的工人负责监护工作,要时刻注意顶帮及工作面支护变化情况,发现顶帮来压有冒顶片帮等危险征兆现象,立即停止工作撤人到安全地点,待工作面压力稳定后,经跟班队干部及安监员检查确认后,再采取安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 严禁绞车硐室在施工过程中平行作业
3. 施工时设专职瓦斯检查工。
4.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支护时要在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山情况下进行。
5. 严禁无临时支护作业,必须使用好临时支护。临时支护材料损坏后必须及时更换,否则不得进行掘进工作。
6. 施工前后要对工作地点附近各20m范围的巷道洒水降尘。
7. 使用风镐等工具进行施工作业时,注意前后左右的情况,谨防工具伤人。
8. 超过200mm的大块石矸及杂物严禁上皮带。
其他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