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场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构成了焊接分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程度高、作业环境差的特点。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中的危险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评价分析,焊接分厂属于整个东电高度危险作业单位的第一位。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资料分析来看,从1961年12月9日原焊接分厂发生的东电第一起蒋定元工亡事故开始,到2005年6月28日焊接分厂隆强工亡事故共16起死亡事故中,焊接分厂就占了6起,权重比接近40%,在6起工亡事故中,起重伤害就占了4起。在焊接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危险因素:
一、起重作业
造成起重伤害的主要形式有吊物坠落、吊物挤撞、上下吊车或吊车检修过程中发生意外等。起重事故的特点是事故发生的频次较高、伤害程度严重、涉及人员广,不仅直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还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起重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违章作业、钢丝绳、卸扣等起吊用具使用不当或有缺陷、行车管理维修不善,制动器等各类安全装置失灵或存在缺陷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防范措施:
1、首先,起重人员(包括行车工和挂钩工)必须依法经过特种作业培训合格取证后,才能从事起重吊运作业;必须掌握正确的起吊方法和起吊程序;要根据被吊工件的重量,选用直径、长短合适的吊索具和与之相匹配的行车大小钩等,并根据工件的形状,采用正确的捆绑方法,用规范的手势指挥行车工进行吊运作业。特别要注意严禁使用报废的钢丝绳、工件的快口棱角处不加垫保护和超负荷吊运等严重违章作业,坚决制止因任务繁忙而图省事、不按规程操作等习惯性违章行为。
2、根据焊接分厂作业场地拥挤狭窄的实际情况,工件吊运翻身过程中特别应注意人员站位问题。起吊人员应观察被吊工件周围有无阻碍工件吊运的其它障碍物,工件吊运线路范围内有无其他作业人员,地面人员要站在工件吊运的危险区域之外,这样可以做到在紧急情况下可逃离,做到保护自己,同时不伤害他人。
3、对导叶外环、转轮室等装焊组合件,在吊运翻身前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是否具备吊运翻身条件,如果搭块、拉筋焊接不规范、不牢*,禁止吊运翻身。
4、加强对行车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行车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2003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行车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行车工除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外,还必须加强对行车的检查维护,特别是对行车的制动装置、限位器等安全部位的检查调整。机电修人员及时处理行车出现的各种故障,并加强定期检查修理,确保安全可*运行,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备案存档。
二、电焊作业
电焊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危害有触电、电焊烟尘、有害气体和电弧光等。防范措施:
1、所有电焊机必须有可*的接地或接零保护。在三相三线制或单相制供电系统中应装设保护接地线,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应装设保护接零线。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且应定期检测。多台电焊机的接地线不得串联,接地(零)线必须整根无接头。
2、电焊机的外露部分必须有完好的隔离装置,接线柱、接线板应安装防护罩。
3、焊机的一次电源线应采用绝缘良好的铜线,长度一般不超过2米。二次线应连接牢固,接头不允许超出3个,且截面积符合容量要求,不能太小。
4、严禁利用厂房金属结构、管道、轨道或其它金属没备作为焊机二次回路使用。
5、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绝缘鞋、皮手套、防护口罩、面罩等应穿戴好。
6、乙炔瓶、氧气瓶不得直接放在装焊平台上使用,乙炔瓶必须安装减压器和防回火装置,且只能直立不能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丙酮蒸汽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9%~13%)。瓶内应留有余气氧气瓶严禁沾有油脂,与火源必须有10米以上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