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及坡口
焊接接头种类
焊接接头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焊件用焊接方法连接的,一个焊接结构总是由若干个焊接接头组长。焊接接头按接头的形式可分为五大类,即对接接头、T形(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和端接接头。
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如图5-1所示。
对接接头从受力角度来看,受力状况良好、应力集中程度小、焊接材料消耗较少、焊接变形小,是比较理想的接头形式,在所有焊接接头中,应用最为广泛。为了保证焊缝质量,厚板对接焊缝应在接头处开坡口,进行坡口对接焊。
T形(十字)接头是把相互垂直的焊件,采用角焊缝连接起来的焊接接头。它有焊透和不焊透两种形式。
开坡口的T形(十字)接头是否能焊透,要根据坡口形状和尺寸而确定。从承受动载的能力看,开坡口焊透的T形(十字)接头,承受动载的能力较强,其强度可按对接接头计算。不焊透的T形(十字)接头,承受力和力矩的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应用在不重要的焊接结构中。
搭接接头是把两个焊件部分重叠在一起,用角焊缝、塞焊缝等连接起来的焊接接头。搭接接头的应力分布置不均匀,疲劳强度较低,不是理想的接头形式。但是,由于搭接接头焊前准备及装配简单,所以在焊接结构中应用也较广泛,但对于承受动载的接头不宜采用。
角接接头是把两个焊件的端面构成大于30°、小于135°的夹角,而连接起来的焊接接头。角焊缝多用于箱形结构上,这种接头承载能力差,大都用在不重要的焊接结构中。
端接接头是把两个焊件重叠放置或两焊件表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而连接起来的焊接接头。这种接头用于密封构件上,承载能力差,一般不用于重要的结构。
坡口是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在焊件待焊部位加工并装配成一定凡何形状的沟槽。焊件开坡口主要是为了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便于施焊,使焊缝的根部焊透,同时还能调节母材与填充金属的熔合比例。坡口的的很多,选用哪种坡口,主要是取决于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焊件厚度、焊缝熔透要求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
常用的坡口形式有I形、V形、Y形、双Y形和U形等。
在常用坡口形式中,当板厚相同的时,双面坡口比单面坡口、U形坡口比V形坡口焊接材料消耗小。随板厚的增大,消耗比更为突出。但是,U形坡口较难加工,坡口加工费用大,所以只用于重要的焊接结构。
焊接坡口尺寸及其代表字母如图5-4所示。
焊要电弧焊基本过程
焊条电弧焊时,焊工操作的基本过程是:引弧、运条、焊道的连接和焊道的收尾,现分别介绍如下。
引弧
焊条电弧焊时,引燃焊接电弧的过程,称为引弧。常用的引弧方法有划擦法引弧和直击法引弧两种。
焊条电弧焊开始前,先将焊条末端与焊件表面轻轻一碰,便迅速提起焊条,并保持一定的距离(2~4mm),电弧划伤缺陷,又不受焊件表面大小及焊件形状的限制;不足之处是引弧的成功率低,焊条与焊件往往要碰击几次,才能使电弧引燃和稳定燃烧,这种方法初学者不容易掌握。
划擦法引弧
将焊条末端对准引弧处,然后将手腕扭动一下,像划火柴一样,使焊条在引弧处轻微划擦一下,划动的长度一般为20mm左右。电弧引燃后,立即使弧长保持为2~4mm。
这种引弧方法的优点是电弧容易引燃,操作简单,引弧效率高。缺点是容易损伤焊件表面,有电弧划伤痕迹,在焊接要求高的产品时应尽量少用。
以上两种引弧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划擦法容易引燃电弧。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使焊件表面被电弧划伤,特别是在狭窄的工作环境或焊件表面不允许被电弧划伤时,就应采用击法引弧。
对于被学直击法引弧的焊工,在引弧时容易发生焊条药皮大块脱落、引烯的电弧又熄灭或焊条粘在焊件表面的现象。这是由于初学引弧时,手腕转动不熟练,没有掌握好焊条离开焊件的时间和距离。如查焊条在直击焊件后,离开焊件的速度太快,焊条提起太高,就不能引燃电弧或电弧燃烧一瞬间就熄灭。如果引弧动作太慢,焊条提起太低,就有可能使焊条粘在焊件上,造成焊接回路短路。短路时间太长,不仅不能引燃电弧,还会短路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而烧坏焊机。
焊条在引弧过程中粘在焊件表面时,可将焊条左右摇动几次,即可使焊条脱落,离开焊件表面。如果摇动几次焊条还不能使其脱离焊件,此时应立即将焊钳钳口松开,使焊接回路断开,待焊条冷却降温后再取下。
酸性焊条引弧时,可以使用直击法引弧或划擦法引弧;碱性焊条引弧时,多采用划擦法引弧。因直击法引弧容易在焊缝中产生气孔。
不论采用哪一种引弧方法,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弧处应无油污、铁锈,以免影响导电和使熔池产生氧化物,导致焊缝产生气孔和夹渣。
2、焊条与焊件接触后,焊条提起的时间要适当。太快,气体电离差,难以形成稳定的电弧;太慢,则焊条和焊件粘在一起造成短路。
3、引弧时,如果焊条不能脱离焊件,应立即交焊钳从焊条上取下来,等焊条冷却后,用手取下焊条。重新引弧时,要注意夹好焊条。
起头
焊道的起头是开始焊接的阶段。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焊道要略高些,质量也难以保证。这是因为焊件未焊之前温度较低,而引弧后,又不能迅速使工件温度升高,所以起焊点的熔深较浅;对焊条来说,在引弧后的2s内,由于焊条药皮未形成大量的保护气体,最先熔化的熔滴几乎是在无保护气氛的情况下过渡到熔池中去的,这种保护不好的熔滴,有不少气体,如果,这些熔滴在施焊中得不到二次熔化,其内部气体就会残留在焊道中形成气孔。
为了解决熔深太浅的问题,可在引弧后,先将电弧稍微接长,使电弧对起头处有一个预热作用,然后适当缩短电弧,进行正式焊接。
焊道起头,为了减少气孔,可将前几滴熔滴甩掉。操作中的方法是采用跳弧焊,即电弧有规律地短时离开熔池,把熔滴甩掉,但焊接电弧并未熄灭。另一种间接方法是采用引弧板,即在焊前装焊一块钢板,从这块板上开始引弧,焊后割掉。采用引弧板,不但保证了起头处的焊接缝质量,也能使焊接接头的始端获得合适尺寸的焊缝。
运条与接头
运条的基本动作
在正常焊接阶段,焊条一般有三个基本运动,即沿焊条中心线向熔池送进,沿焊接方向移动,横向摆动(在平敷焊时可不摆动)。
(1)沿焊条中心线向熔池送进
既是为了向熔池填充金属,也是为了在焊条熔化后,继续保持一定的也弧长度。因此,焊条的送进速度应与熔化速度相同。否则,会发生断弧或焊条粘在焊件上的现象。电弧长度通常为2~4mm,碱性焊条较酸性焊条的弧长要短一些。
(2)沿焊接方向移动
目的是控制焊道成形。若焊条移动速度太慢,则焊道会过高、过宽,外形不整齐;焊接薄板时甚至会发生烧穿等缺陷。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的速度,由焊接电流、焊条直径及接头形式决定。
(3)横向摆动
是为了对焊件输入足够的热量以及排渣、排气等,并获得一定宽度的焊缝或焊道。其摆动范围根据焊件厚度、坡口形式、焊道层次和焊条直径来决定。
上述三个基本动作组成焊条有规律的运动,焊工可根据焊接位置、接头形式、焊条直径与性能、焊接电流大小以及技术熟练程度等灵活掌握。
焊道的接头
在焊接操作时,由于受焊条长度的限制或操作姿势的变换,一根焊条往往不能焊完一条焊道。因此,就有了焊道接头、连接的问题。焊道的接头方式如图6-4所示。
第一种接头方式应用最多,接头的方法是在先焊焊道弧坑稍前处(约10mm)引弧。电弧长度比正常焊接略微长些(碱性焊条电弧不可增长,否则会产生气孔)。然后将电弧移到原弧坑的2/3处,填满弧坑后,即向前进入正常焊接,如图6-5所示。如果电弧后移太多,则可能造成接头过高;后移太少,将造成接头脱节,产生弧坑未填满缺陷。接头时,更换焊条的动作要快,因为在熔滴沿未冷却时进行接头,不仅能保证质量,而且焊道外表面成形美观。
第二种方式,要求先焊焊道的起头要略低些。接头时,在先焊焊道的起头处引弧,并稍微接长电弧,将电弧引向先焊焊道的起头处,并覆盖它的端头,待起头处焊道焊平后再向先焊焊道相反的方向移动,如图6-6所示。
第三种接头方式,最后焊焊道从接口的另一端引弧,焊到先焊焊道的结尾处,焊接速度略慢些,以填满弧坑,然后以较快的焊接速度再向前焊一小段,然后熄弧,如图6-7所示。
第四种接头方式,最后焊的焊道结尾与先焊的焊道起头相连接。要利用结尾时的高温重复熔化先焊焊道的起头处,将焊道焊平后迅速收弧。
焊道的收尾
这是指一条焊缝结束时如何收尾。如果无操作经验的焊工,收尾时的动作就是接断电弧,这样,在焊道上就会形成低于焊件表面的弧坑。过深的弧坑使收尾处强度减弱,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弧坑裂纹。所以,收尾动作不仅是熄弧,还要填满弧坑。一般,正确的收尾动作有以下几种。
(1)划圈收尾法
焊条移至焊道终点时,做圆圈运动,直到填满弧坑再接断电弧,如图6-8所示。此法适用于厚板的焊接,对于薄板则有烧穿的危险。
(2)反复断弧收尾法
焊条移至焊道终点时,在弧坑上需做数次反复熄弧、引弧,直至填满弧坑为止,如图6-9所示。此法适用于薄板的焊接,但碱性焊条不宜采用,因为容易产生气孔。
(3)回焊收尾法
焊条移至焊道收尾处即停止,但不熄弧,此时适当改变焊条角度,如图6-10所示,焊条从位置1移到位置2,待填满弧坑后再移到位置3,然后慢慢接断电弧。碱性焊条宜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