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22时,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共和第三工业区创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发生一单员工中毒事故,该公司一员工在二楼电镀车间底铜缸处作业时,疑因中毒呕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该公司主要经营从事表壳、表带、首饰、眼镜框、眼镜、工艺品及其它日用五金制品的电镀和加工业务。(信息来源: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2016年第4号文件)
电镀企业又发生事故,安博士曾在有限空间事故警示中也曾提到一起,电镀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之所以这么高跟电镀企业本身的工艺、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和作业环境差是密不可分的,电镀企业的工艺原理是什么?电镀企业都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电镀企业都用到什么设备?电镀企业预防事故都有哪些好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电镀工作业都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安博士会逐一给大家介绍!
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电镀原理:
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使被镀导电体的表面沉积一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称为电镀。
基本电镀工艺主要为:
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
前处理:电镀前的所有工序统称为前处理,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面镀层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由于前处理不良所造成.
前处理的方式有:喷砂、磨光、抛光、热浸脱脂、超音波脱脂、电脱脂、酸洗活化等。
电镀: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的过程,是电镀的核心程序。
后处理:电镀后对镀层进行各种处理以增强镀层的各种性能。如耐腐蚀性、抗变色能力、可焊性等。
后处理的方式有:钝化、中和、着色、防变色、封孔等
电镀分类
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 挂镀适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如汽车的保险杠,自行车的车把等。滚镀适用于小件,如紧固件、垫圈、销子等。连续镀适用于成批生产的线材和带材。刷镀适用于局部镀或修复。
根据电镀的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工电镀生产线 、自动电镀生产线
电镀常用化学物质:
a.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侵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b.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的气体和酸(碱)雾形式存在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吸入后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胸闷、咽喉鼻腔充血、鼻中隔溃疡穿孔、喉痉挛、咽部糜烂溃疡、支气管炎、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肺炎、肺水肿等症状。体外接触可引起灼伤、皮肤过敏、眼角膜穿孔。
c.锌、铜、镍、铬酸盐等金属盐类:吸入气雾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穿孔、鼻溃疡、皮肤接触后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湿疹。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中毒如:气急、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腹泻、腹绞痛、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铬盐还是致癌物质。
d.有机化学品;溶剂类主要是烷烃类、乙醇、苯类有毒物质。各类添加剂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以环氧氯化烷烃与醇、炔、醚类的缩合、加成反应物。这两类毒物进入人体后多反映为运动障碍、神经源性损害、血液病如白血病、障碍性贫血等。
粉尘:电镀粉尘主要产生源为抛光(包括振动光饰)、打磨、喷砂、等工序。主要是造成矽肺病的潜在危害。
温度因素:人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件下进行劳动,机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代谢平衡紊乱,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心脏负担增加,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都有损害,导致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工作效率下降,动作协调性差,易发生误操作,也易于发生中暑事故。
低温通常指10℃以下的环境温度,低温环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人体深部体温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保护性或代偿性的生理反应,如颤抖、人体表面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心率和呼吸率加速以及血液成分变化等。若深部体温降至34°以下,人便会出现健忘、说话结巴和空间定向等障碍、触觉辨别力下降、手的操作灵活性明显降低;影响工作效率。
噪声和振动因素:长期在超标噪声环境中工作,听力器官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消化、心血管等诸系统发生由生理反应到病理改变的病变。主要反应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振动因素在电镀行业中出现的情况不多见。
劳动强度因素;指劳动时间定义上(包括不合理的休息制度)和超出个人生理能力的劳动强度过大;以及局部器官的过度疲劳和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这种过大的劳动强度使劳动者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国际上定义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导致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烦躁焦虑、心理压力过大等症状,处于筋疲力尽的亚健康状态。
电镀企业主要设备
1.电镀槽(包括前处理用的除油槽、酸洗槽和清洗槽、活化槽,后处理的钝化槽、热水槽等 )
2.电气装置:由整流器、工件(阴极)、阳极、槽液、汇流铜排共同组成的一个通电回路。
3.槽液加热、镀件烘干系统
4 .通风系统
5 .槽液过滤系统
6、其他(如空压设备、吊装设备等)
安全对策措施
一、电镀企业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总要求
二、厂区平面不做对策措施
三、防中毒对策措施
1 改革工艺,尽量使用低毒无害的工艺和物质,采用低氰或无氰的生产工艺。
2 剧毒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且建筑结构完整,门窗严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3 剧毒品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弃,应消毒后由供应商回收,专用的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
4 电镀生产应机械化、自动控制,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闭化,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接触。
5 改善通风状况,喷漆、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用正压送风,酸雾、漆雾、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应吸收处理或高空排放。
6 严格控制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
7 配备氰化物的急救药物,如亚硝酸异戊酯。
四、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1 以难燃的水性清洗剂代替易燃可燃溶剂。
2 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特别是甲、乙类易燃液体,使用场所的最大存放量不应超过一昼夜需要量。
3 易燃易爆场所应是框架或砖混结构,设外开式防火门,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4 喷漆室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及时对漆垢进行清理。
5 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开关和电机等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6 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7 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
8 为防止氢气爆鸣,应经常对镀槽的极杆触点进行清洗,使之导电良好,并控制液面的泡沫高度,加强通风,并避免建筑物屋顶留有死角。
9 禁忌物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合。
10 配置相适应的灭火器材。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其他物品。
五、 防电气事故对策措施
1 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2 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3 潮湿作业场所的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4 能引起触电且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
5 电线应穿阻燃料管敷设。
6 电加热管外壳应满足防腐蚀要求。
7 整流器等电器设备宜单独设电源室集中放置。整流器应布置在通风干燥处,相互之间的间距不小于600mm,整流器的外壳应安全接地。
8 重要岗位和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六、防灼烫对策措施
1 高温设备和管道表面应有保温层,管道接头和阀门应无泄漏。
2 蒸汽锅炉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应购自有相关资质的生产单位,其安装、改造和维修活动应按照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按时进行检验检测。
3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腐蚀品、高温物质和粉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水鞋、呼吸器和防护服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4 在酸、碱等使用和存放场所设置应急水喷淋装置。
5 高温季节应有防暑降温措施,除加强通风之外,还可采取屋顶水喷淋降温、提供防暑清凉饮料和药品(如霍香正气水),并注意防暑知识和临时急救方法的教育。
6 高噪声设备应合理布局,尽量隔离布置。
7 抛光、拉丝和喷砂等岗位应强制通风。
七、 镀槽导电和电源装置
1、 整流器的管理
(1 ) 电镀企业要使用有防腐蚀性能的整流器。
(2 )功率要恰当。
2、槽液加热设备
(1 )电加热管的加热区上限位置应低于槽液最低液面50mm,防止干烧和触电。
(2 )电加热槽—液位计联锁,液位低时自动停止加热。
(3 )蒸气加热管应检测(检漏、耐压)。
(4 )蒸气管道应包保温材料,涂红色标记。
八 通风装置
1 严禁氰化物槽和酸槽排风合并,防止产生HCN,导致中毒。氰化物槽和碱槽可以合并。
2 铬酸槽、硝酸槽应各自单独设置。
3 有机溶剂槽不能其他合并,考虑防火防爆措施。
4 槽边排风罩:槽宽小于500mm,单侧;500-800mm,宜双侧;800-1200mm,双侧;大于1200mm采用吹吸式排风罩。圆形槽直径大于500mm宜采用环形排风罩
5 排风口高于屋面5m。
6 氰化槽和有机溶剂槽的排风系统正压管道不穿过其他房间(防止泄漏后导致事故)
电镀企业安全技术措施的等级顺序
1、消除。从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上采取无害化技术。如:无害化工艺、自动化、遥控等
2、预防。采取技术措施预防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电压、安全屏护、漏电保护等。
3、减弱。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危害。如:通风排毒、降温、减震、消声等措施。
4、隔离。将人与危险有害隔开,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加防护屏、设隔离操作室、设置安全距离等。
5、警告。在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