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交通运输>>正文

旅客列车火灾成因及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1月29日

  铁路旅客列车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但由于车厢人员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列车处于高速移动状态,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在当前铁路部门加速向市场化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客车消防管理,提高客车火灾防御与控制能力,成为当前铁路运输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旅客列车消防能力?笔者提出以下意见,就教于识者。

  一、旅客列车火灾的成因与特性

  (一)火灾荷载大。目前铁路客车特别是旧型客车修造尚缺乏严格定型的消防技术规范,使用易燃材料多。其车体内的壁板、顶板、座椅、地板等大量使用本经阻燃处理的木板、胶合板或高分子材料,以及毛毡、软木、聚乙烯泡沫等易燃防寒保温衬垫材料,其潜热比同等体量的建筑物约大8倍。22型客车易燃可燃用材在300Okg以上、综合热值相当于400kg汽油;

  25型客车内部主材料完全燃烧能产生6600mj热量,并伴生大量毒性燃烧气体。客车运用材质中,硬木材燃点是28OC,软木25OC,聚乙烯400C。客车起火源中的明火一、烟蒂、“三品”、电火花或电弧、短路高热等点火能量足以引燃上述易燃可燃物品。另外,客车上火源电源较多。目前配属量占二分之一的22型客车安装有燃煤炉、茶水炉等用火设备,配电盘基材及线端结构不能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原先敷设的BX配线因安全稳定性差虽被部令更换,但车中仍有不少。顶棚过墙处配线未穿管保护,车端地板腐蚀潮湿,影响电器绝缘功能。25型客车有48V、220V、38OV三种电压的配电线路,以及照明灯具、空调系统、电茶炉、电热水器、电消毒柜等日趋齐备的生活用电设施,由于全列用电负载、电气接插点的增多,使送配电系统和电气设施、设备的事故概率值也相应提高。哈尔滨铁路局配属客车3000多辆,其中1990年以前生产的占60%多,设备老化情况严重,配电及构件故障逐年上升。所有这些都是客车火灾的内在因素。

  (二)外来隐患多。与客车内在因素同时存在的还有来自外部危及客车消防安全的因素:一是个别旅客违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据哈局1999年、2000年两年的统计,列车上查获“三品”高达5类问90余件;二是吸烟不慎。烟蒂外温为200C至300C,中已温度为700C以上,特别是隐匿吸烟,超员时在过道L、连接处乱扔烟头,更容易点燃垫纸、行包、衣物而造成火灾。2001年1月,成都局的361次列车上,一乘客将烟头掉到卧具上,引起火灾,烧死3人、烧毁卧铺车一辆;三是旅客行李打包时带入火种,在列车上引发险情,几乎各局管内都曾有发生;四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客车,在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纵火、爆炸破坏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的首选场所之一;五是列车乘务员违反防火安全的规章规定作业造成火险。1997年佳木斯铁路分局担当乘务的一趟列车,由于库停时乘务员没按规定看护车体,致使几名盲流人员进入车内,在车上弄火引燃暖气管下的杂物,列车出库运行时遇风火灾蔓延,燃损3节客车。今年4月K18次列车餐车工作人员没有按要求彻底清除烟囱上的油垢,引发火情,幸被及时扑灭未造成大的损失。

  (三)燃烧蔓延猛。客车特殊结构和空间形式使客车火灾具有燃烧猛烈、多向蔓延的特点。运行列车起火时有三种蔓延形式:一是热对流、

  22型客车天窗进风口每辆门处,运行中的排气量为100m2/h,供氧充足,列车车风在火场冷热气流交汇中形成“穿堂效应’和“拔风效应”,时速90km,车窗上沿风力9级,如端门双开并有二分之一的车窗开启,过道风力达7级,风助火势,火焰将更加猛烈;二是热传导。过火点高温通过车辆金属部位纵横传导,引燃周边易燃物品;三是热辐射。这是客车火灾中最直接、最常见的火势扩展方式。火焰随着起火点的扩大,燃烧物的增多而呈几何级数扩张。客车运行中燃烧速率极高,半分钟火焰窜到顶棚,2分钟浓烟体量达到100%,7分钟车窗玻璃破碎,8分钟二分之一车厢直接过火,11分钟至14分钟车体全面燃烧,18分钟全部烧毁,因此往往处置速度不及蔓延速度。去年间月在郑州局管内一趟运行中的列车上,一名精神病旅客用打火机将餐车的窗帘点着,在场的乘务人员与旅客随即进行扑救,但顷刻之间餐车顶棚大面积燃烧,经立即停车分离,幸未引燃两端连接车辆,仅二十几分钟整个餐车就全部烧毁。

  (四)火灾施救难。一是灭火器供给不足。客车上按现行《客车维护规程》配置的两具2kgABC干粉灭火器仅能扑救初起火苗;二是消防配套设施不全。沿线及车站特别是三等以下车站,无设计、设置扑救运行列车火灾的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和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而且提速后线路两侧封闭,平交道口减少,使消防车难以接近起火列车,从而延误灭火战机;三是灭火效能难以发挥。客车起火部位多为电气隐蔽部位、行李架L、座席下部、配电盘后部、顶棚或端板内层,受使用条件限制,灭火剂难以深达起火点,余火处理较为困难;乘务员力量不足,起火信息、消防器材传递存在现实难度。长途客车宿营车编在列车头部或尾部,如遇列车广播中断,信息传递更为困难,救援力量不能及时赶到。灭火、抢救、疏散活动与旅客自发逃生同步进行,交叉影响,机车、运转与“三乘”联络不便,虽配有对讲机,但频点不同,联系仍很困难,影响了灭火工作的有序进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