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公路的路面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和方便群众出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公路建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货运输车辆及摩托车等机动车逐渐增多,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其中的交通安全隐患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妥善消除隐患,确保乡村公路安全畅通是当前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乡村公路存在的六大安全隐患
1、弯多、路窄、等级低
受资金及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公路是按原有路线走向修建的,纵坡及弯道半径未作或仅作局部调整,路面宽度大多也是在3.5米左右。而且,在山丘地区,沥青表处路面还占很大比重。由于沥青路老化快,在建成使用3-5年后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坑凼、碎裂等病害。上述情况,难以保证乡村公路上机动车辆的安全通行。
2、附属设施不全
按照《公路法》“分级管理”的原则,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除政府补助外,其余大多数是靠农民群众筹集。因此在修建时,农民群众为节约资金,往往只注重路面结构的改造,而错车道、防护桩、安全警示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却被忽略,极不利于行车安全。
3、机动车辆隐患多
由于广大农村点多、线长、面广,交通执法力量有限,执法要做到面面俱到存在很大的难度,在缺乏有力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安全意识淡薄的农民群众,便采取便宜购买废旧车、逃费车、故障车的办法,无牌无照无保险的车辆存在,为安全埋下了隐患。
4、运输秩序有待规范
由于农村客运发展时间不长,部分路段运输出现“真空”,一些机动火三轮、面包车、两轮摩托车等车主受非法利益的驱使便乘虚而入,抢客拉客。而这部分车辆又是上述所说的废旧车和逃费车,有些甚至属典型的“三无”(无驾驶证、无行驶证、无保险)车辆,车辆状况差,安全系数低,车主和农村乘客安全意识淡薄。交通执法部门虽然经常进行严厉打击,但因取证困难,仍屡禁不止。非法营运车辆不但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监管乏力
在国、省、县等主干道上,有交通和公安人员巡逻,通常保持全天候监管,危桥险路会得到及时整治。按照《公路法》“分级管理”的原则,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实施。而乡村公路由于分布面广,养护管理工作启动时间不长,还未形成长效机制,造成了监管乏力。
6、爱路护路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
在农村,本来乡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就较低,加之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较差,在乡村公路上和公路两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加水洗车、建房搭棚、挖沟引水等现象较严重。驾驶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二、破解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建议
1、增设附属设施
一方面充分利用乡村公路所处的地形条件,因路制宜,在视距良好的开阔地段增设错车道,解决路基、路面宽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危桥险路进行排查,在必要路段增设示警桩、防撞墩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起到保护过往车辆和提醒驾驶人员的作用。
2、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运输秩序
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是交通、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要加强联合,将行政执法职能向农村进一步延伸,提高执法覆盖面,加大对非法营运及超限超载运输的打击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净化客运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二是要加快农村客运的发展,切实解决百姓乘车难的问题,切实达到“治本”的目的。三是对已开通农村客运的地区,要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保养维护,经常对驾驶人员进行 ,坚决杜绝酒后驾车、疲劳驾车或将车交与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
3、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同时,结合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市场化、规范化、合同化,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监管,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乡村公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