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交通运输>>正文

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8月27日

        三、国内外几起应对地铁灾害事故的现状分析
        1.国外地铁应对灾害事件的现状
        地铁客流量大,人员密度高,不易进行安全检查,且地铁空间相对狭小封闭,一旦发生恐怖袭击、火灾等突发事件,毒气、浓烟等积聚不散;温度上升快、峰值高,人的心理恐慌程度大、行动混乱程度高,人员疏散难度大、扑救困难。正是由于地铁突发事件的这些特殊性,各国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完善,尤其是防范恐怖袭击的措施还有待加强。
        (1)韩国--地铁管理方面存在失误。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中,列车司机和调度人员素质比较低,对事故灾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前方车站发生火灾后,第二列车的司机不及时打开车门疏散人员,反向调度人员请示可否继续行车,而调度人员依然发出同意行车的调令。在那次火灾事故中,伤亡最严重的恰恰就是第二列车上的乘客。 
        (2)俄罗斯--国民自救知识比较普及。在2004年2月6日的莫斯科地铁炸弹袭击事件中,车厢内未受伤的乘客立即通过对话装置向列车司机报告,发现烟雾之后立即用手边的东西保护口鼻,以防吸入毒气;当确定可以安全离开车厢时,青壮年乘客帮助妇女和儿童下车,搀扶或抬着行动困难的乘客离开现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的伤亡。
        (3)对恐怖袭击--以色列警惕较高。以色列的公交车都有防恐设施,即使发生一点点爆炸,马上就会通知人群疏散。此外,还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现可疑人员、可疑情况立即上报,这样可有效防范在大城市随机可能会发生的袭击。
        2.国内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
        2006年6月27日,北京海淀区地铁十号线三标段发生坍塌,致2名作业工人死亡;2006年10月4日上午11时03分,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区间十标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基坑坍塌事故.致1人死亡、3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2007年5月28日28日8时左右,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大街和纪念馆东路交叉口的地铁2号线茶亭站西基坑东端土体发生滑坡,2人遇难;2008年11月15日15时25分许,位于萧山风情大道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段施工现场发生塌方,共17人遇难;2009年12月2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发生四起事故:早5:50分,突发供电触网跳闸故障,造成该区列车停驶;7:00左右,两车发生侧面碰撞;20时55分,列车故障致晚点;20点40分,1号线陕西南路站一变电箱冒出浓烟,几处站点短暂限流进出站口被封闭;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14时50分左右,发生两车相撞事故,导致两百多人受伤。
        就这些国内地铁事故来讲,人员搜救工作的开张是相当困难的,纵观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地铁运营公司的管理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已成为地铁发生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都是由于地铁突发事故的特点造成的。下面将对各类地铁灾害事故特点做一分析。
        3.三起典型性灾害事故的特点分析
        (1)地铁坍塌事故特点
        ①事故发生极为突然。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往往在作业工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体构建迅速坍塌,形成盆地式基坑的险恶局面,由于事发突然,对被困人员逃生非常不利。
        ②人员伤亡严重。地下建筑坍塌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且地下建筑多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易使大量人员被困于地下建筑内,或埋压在废墟中,造成人员伤亡,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地上一般建筑。
        ③危险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坍塌事故造成现场众多危险的不确定因素:一是由于地下水、地下水管、地下液化气输气管、地下电网等管网错综复杂,且坍塌地形较两边低,大量水流涌人基坑。增大救援难度;二是坍塌后,基坑内部承重结构错综复杂,支撑钢管吨位较大,而地铁建筑局部垮塌则可能因为施救、震动等因素影响原有建筑物,造成二次垮塌,给搜索和救援行动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三是坍塌事故会给周围的建筑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周围建筑物的下沉、结构错位、挪位等,给抢险救援的工作带来间接影响。
        ④被困人员点多面广。通常,地铁施工线路长、范围广、人员散,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往往不能确定被困人员的实际数量及其所处的具体位置,给搜索和救援带来极大的难度。
        ⑤救援难度很大。地铁坍塌事故的救援工作通常难度很大,一是救助活体生命时间极短,仅有30分钟;二是坍塌发生时,地下建筑内的水、电、气等设施极易遭到破坏,因此而引发的漏水、漏电、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极可能使地下建筑被困人员发生水淹、触电、中毒等.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而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坍塌后泄漏的气体极易发生爆炸,引发其他部位的再次坍塌,严重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
        ⑥救援时间长。一旦发生了地铁坍塌事故,往往导致较多人员伤亡,并多数伴随有次生灾害发生。救援工作难度极大。由于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不确定性,加之现有的搜寻及挖掘设备性能较差,使得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后,搜寻和救援工作时间会很长。
        ⑦经济损失严重、政治影响大。地铁工程的修建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由于它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坍塌,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大,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2)地铁火灾事故特点
        ①突发性强,心理恐慌程度大。地铁线长面广,客流量大,但是隧道出入口少、通道狭窄、疏散距离长,灾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发生火灾初期极具隐蔽性,不易发觉。
        ②温度上升快,峰值高。由于地铁建筑物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被岩石和土壤所包裹。发生火灾以后,热交换十分困难,大量的热量积聚无法散去,空间温度提高很快,火势猛烈阶段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高温有时会造成气流方向的变化,对逃生人员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对车站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
        ③发烟量大,浓烟积聚不散。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地铁内部封闭的环境使物质不易充分燃烧,导致一氧化碳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
        ④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地下隧道完全靠人工照明,正常的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通常都会被切断,人的视觉就要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来保证。如果再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再加上浓烟和有毒气体,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⑤火灾一旦发生扑救困难。地铁面长线广,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指挥员一时很难确定着火点的具体位置、遇险人员的状况及火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又由于浓烟、高温、缺氧、有毒、视线不清、通信中断等原因,救援人员很难了解现场情况,又由于大型的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进入的救援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等特点,因此救人、灭火困难很大。
        (3)生化及爆炸恐怖袭击事故特点
        ①客流量大.疏散困难。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日均客运量达到120万,是全世界最为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地铁十三号线的日均客运量也在加万人次以上,建成后的地铁4、5、9、10号线一期在开始运营后的第三年,日均客流量将分别选到68万人次、5l万人次、44万人次和60万人次。上海日均客流总量为100万人次,其中,地铁人民广场站日均客流量为25万人次,地铁的满载串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在地铁突发化学恐怖事件的情况下,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垒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
        ②易于伪装,预防困难。化学毒剂因使用方便,易于伪装,早期的发现极其困难。化学毒剂外观与酒、饮料和水锌相似,很容易装在玻璃、塑料容器中,带进地铁随手丢弃、放置,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便是如此。这些毒剂只有外泄后才可用专门的设备检测出,通常不易被发现,其携带和使用具有很高隐蔽性。而且实施后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恐怖分子很容易伪装并逃离现场。神经性毒剂和全身中毒性毒剂潜伏时间短、作用快、毒性强、高沾染性。当人们认识或发现遭到化学恐怖袭击时,已经有人产生了中毒症状,想逃生已经晚了。如沙林吸入中毒的半致死浓度0.25g?L-1的作用时间仅为17.4s。所以在投毒点周围的群众,几乎没有逃生时间。
        ③危害严重,作用持久。直接使用或散步化学毒剂均可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并可在人群中沾染传播,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就造成了12人死亡,5511人中毒。人们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遭到威胁,并随着人员流动造成次生沾染。如果化学毒剂和爆炸品联用制作的爆炸物,造成的危害更大。
        ④乘客意识差异大。地铁站台或列车内突发化学恐怖袭击后,由于乘客不明缘由和心理准备,则不知所措,产生极度恐惧和焦虑心理,易产生从众心理,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被踩、挤、压而后倒地,易导致群死群伤。另外,因恐惧迷失方向后,易导致被困直接致伤或致死。
        ⑤灾害规模大。恐怖主义往往通过杀害无辜平民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他们大多选择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实施生化放毒或爆炸事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⑥杀伤力大。小型爆炸物品不但可以抛撒、散布、也可以随手丢弃、置放等,这是严重、可怕和必须警惕的恐怖袭击手段。一旦恐怖分子引爆炸弹起爆装置,将会导致爆炸区域大量人员伤亡,立即死亡率较高。
        ⑦社会影响大。恐怖袭击对人的心理会造成长期的巨大伤害,造成全社会大范围的精神恐惧,甚至严重地影响到国际间的正常交流。
        四、三起典型灾害事故处置对策
        (一)地铁坍塌事故救援处置对策
        1、续报途中消息
        在赶赴现场的过程中,基层中队1号车指挥员要根据事故现场所处位置,通过地图等信息资源或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提前了解事故现场的周围环境,同时初步拟定救援计划。根据途中观察的情况要迅速向总队指挥中心报告,以便指挥中心准确判断事故的性质、属性,即时调派增援力量。同时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协调交警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交通疏导,避免延长救援部队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影响救援工作。
        2、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
        地铁坍塌应急救援指挥是抢险救援行动关键。救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后,为统一协调指挥应立即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和前方抢险救援行动指挥部。指挥部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全面客观、准确分析救援形势,快速确定事故处置对策,并针对事故特点及救援任务需要,将到场的消防队员进行战斗整编.划分救援突击队,重点实施人员营救行动。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应坚决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和属地指挥原则,正确处理好指挥与救援关系。救援中实际参战力量多、情况复杂,指挥部应有效协同各方面力量以提高救援效率。救援战术的使用应当合理、灵活、多变,指挥员根据事故现场及时采用适当的战术,指挥员带领参战中队、小组分片负责,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3、设立警戒,现场询情
        为了避免意外的人员伤亡和混乱给救援工作带来影响,主管中队在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隔离围观群众,及时申请增援力量,请交交警协助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以减少对救援工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部队进入救援现场后,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工作。一是救援人员通过向幸存者询问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前被困人员所处的位置、活动情况等,尽快获悉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和基本位置,为初期救援提供信息;二是救援人员向周围人员询问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认真察看地铁坍塌部位及周围情况,了解地铁结构特点,确定是否有发生二次坍塌的征兆和危险,现场形势是否有利于破拆救人等,寻找和发现一切对救援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4、明确救援方向和重点
        战区指挥或总队全警指挥员力量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在了解情况后,要求各救援部队在充分了解现场情况的前提下,正确划分搜索区域,区分搜救重点。明确的救援方向和重点有利于参战各部队相互协调.将有限的力量用到需要的地方,有效地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搜救效率,降低人员伤亡的数量和程度。在划分搜救重点时,可按事先定好的标志方法统一进行标记,这样既明确了本单位在搜救时的重点,提高了效率,又可为增援部队快速提供有效的救援信息,加快救援进度。
        5、利用三种方法进行人员搜索
        一是人工搜索。人工搜索就是救援人员利用看、听等感官知觉对坍塌建筑物或空区进行评估,以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生存者的迹象,进行及时救助。人工搜索是最简单的搜索办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搜索类型,但其精确度不高,只能用于废墟表面的搜索,并且搜索者本身也受到潜在危险的威胁;二是搜救犬搜索。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许多倍,同时,它还具有适应性强、价格经济、可以搜寻尸体等待点。用犬搜索是现场初步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有时搜救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确定幸存者的准确位置。且搜救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化学物质、尸体腐烂、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救犬的工作产生干扰;三是技术搜索。技术搜索即用电子仪器搜索被困人员,它需要特殊的器材和受过专门训练的操作人员。技术搜索使用的装备类型多样,国际上常用的生命电子探测设备主要有声波/振动探测设备、光学探测设备和红外热成像仪。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